现在2吨称重模块的应用很广泛,那么称重模块的技术原理以及参数有哪些呢?
测量过程中,重量加载到称重模块的弹性体上会引起塑性变形。电阻应变式称重模块的工作过程为应变 (正向和负向) 通过安装在弹性体上的应变片转换为电子信号。简单的弯曲梁称重模块只有一个应变片。通常,弹性体和应变片通过多种方式来结合。参数信息如下:
(1)额定载荷:称重模块的额定载荷是指在设计此传感器时,在规定技术指标范围内能够测量的大轴向负荷。但实际使用时,一般只用额定量程的2/3~1/3。
(2)允许使用负荷(或称安全过载):称重模块允许施加的大轴向负荷。允许在一定范围内超负荷工作。一般为120%~150%。
(3)3吨称重模块极限负荷(或称极限过载):称重模块能承受的不使其丧失工作能力的大轴向负荷。意即当工作超过此值时,传感器将会受到损坏。
(4)灵敏度:输出增量与所加的负荷增量之比。通常每输入1V电压时额定输出的mV。本公司产品与其它公司产品配套时,其灵敏系数必须一致。
(5)非线性:这是表征此称重模块输出的电压信号与负荷之间对应关系的程度的参数。
(6)重复性:重复性表征称重模块在同一负荷在同样条件下反复施加时,其输出值是否能重复一致,这项特性更重要,更能反映称重模块的品质。国标对重复性的误差的表述:重复性误差可与非线性同时测定。称重模块的重复性误差(R)按下式计算:R=ΔθR/θn×100%。ΔθR--同一试验点上3次测量的实际输出信号值之间的大差值(mv)。
(7)滞后:滞后的通俗意思是:逐级施加负荷再依次卸下负荷时,对应每一级负荷,理想情况下应有一样的读数,但事实上下一致,这不一致的程度用滞后误差这一指标来表示。国标中是这样来计算滞后误差的:称重模块的滞后误差(H)按下式计算:H=ΔθH/θn×100%。ΔθH--同一试验点上3次行程实际输出信号值的算术平均与3次上行程实际输出信号值的算术平均之间的大差值(mv)。
(8)蠕变和蠕变恢复:要求从两个方面检验称重模块的蠕变误差:其一是蠕变:在5-10秒时间无冲击地加上额定负荷,在加荷后5~10秒读数,然后在 30分钟内按一定的时间间隔依次记下输出值。称重模块蠕变(CP)按下式计算:CP=θ2-θ3/θn×100%。其二是蠕变恢复:尽快去掉额定负荷(在 5~10秒时间内),卸荷后在5~10秒内立即读数,然后在30分钟内按一定的时间间隔依次记下输出值。称重模块的蠕变恢复(CR)按下式计算:CR=θ5-θ6/θn×100%。
(9)允许使用温度:规定了此称重模块能适用的场合。例常温称重模块一般标注为:-20℃---+70℃。高温传感器标注为:-40℃---250℃。
(10)5吨称重模块温度补偿范围:说明此称重模块在生产时已在这样的温度范围内进行了补偿。例常温传感器一般标注为-10℃-+55℃。